天天熱點!中國手機廠商的必爭之地,正淪為“跨國公司墳場”
當大家以為“殺豬盤”只會在互聯網上出現的時候,沒想到現在“韭菜”都已經割到了資本市場這里了。
前段時間,小米印度分公司被印度執(zhí)法局指控非法向國外轉移資金,小米旗下已被凍結的48億元資金,將有可能會被印度政府正式罰沒。
(資料圖片僅供參考)
消息出來后,市場一片嘩然,因為小米在印度市場最高峰時的年利潤也不足5億元,如果一下罰沒48億元,就相當于小米在印度辛苦白干10年,一分錢都沒能帶走。
網友也因此將印度比喻成“殺豬盤”,依靠龐大的人口基數,印度曾是不少中國手機廠商的出海必爭之地。然而等到企業(yè)真正在當地扎根,“噩夢”卻接踵而至。但即便如此,近期仍有富士康、本田等品牌企業(yè)宣布將到印度投資設廠,它們難道就不怕印度這個“外資墳場”嗎?
1
小米在印度白干十年
小米48億元資金被凍結一事,始于去年5月的“非法匯款”糾紛,印度執(zhí)法局指控小米以支付特許權使用費的名義,向包括小米集團在內的3個海外實體進行匯款,此舉則涉嫌違反印度《外匯管理法》,并扣押了相關的款項,正是這筆小米辛苦10年才賺回來的48億巨款。
小米很快做出回應,表示自己一直遵守當地法律法規(guī),會與政府保持密切合作,以澄清任何誤會。
案件的分歧在于,小米認為小米手機確實使用了一些特定的芯片和專利,并解釋大部分的資金都是用于支付高通的專利費。但印度政府卻不這么認為,它認為小米印度跟小米中國是兩家分開的公司,小米印度只負責銷售,當中的專利費自然也無需小米印度公司承擔。
到底誰在法律上更占理,我們暫且不談,但一出手就罰沒巨額資金且沒有任何商量余地,這怎么看都不符合做生意“你來我往”的原則。
雖然印度政府允許小米繼續(xù)上訴,但小米多次申訴均被駁回。6月9日,外媒報道稱印度執(zhí)法局已正式向小米印度分公司、部分高管,及花旗、匯豐、德意志三家銀行發(fā)布文件,指控它們“向外國實體非法轉移資金”,小米這筆巨額罰款似乎更是追回無望了。
不過,小米仍表示“正研究該事項,并等待書面判決”,但很顯然,只要小米與印度政府之間的矛盾和分歧一日得不到解決,被罰款一事就終究難以逆轉。
難怪網友也戲稱,明明想要直接“搶錢”,但印度還是給了一紙判決,不怪網友如此調侃,因為印度政府已經不止一次對中資企業(yè)出手了。
比如早在去年1月,小米就被印度政府指控逃稅,因此繳納了高達5.6億元的天價罰單。而在此之前,oppo、vivo以及其他多家中資企業(yè)都曾遭到過警告和處罰,比如oppo和vivo都曾被指控逃避納稅。
近日,還有印度媒體爆料,稱印度政府已對在印度的中國智能手機制造商提出了多項新要求,包括必須任命印度籍人士擔任首席執(zhí)行官、首席運營官、首席財務官和首席技術官等職位。
當然,在別人國家經營生意,按要求納稅自然是企業(yè)義務,如果真有逃稅漏稅,罰款也是應當的,只是,印度政府都把手伸到了企業(yè)內部管理當中了,這又到底有沒有“越線”呢?
2
印度賺錢印度花
事實上,并不止中資企業(yè),不少外資企業(yè)也都曾在印度市場吃過虧,好幾個汽車巨頭如通用、福特、日產旗下的達特桑等,都在過去幾年紛紛宣布關閉印度工廠并撤出印度市場。
以福特汽車為例,其在20多年前滿懷壯志地投入印度市場,但據媒體報道,福特近10年來均陷入持續(xù)虧損,先后投入了高達20億美元,卻是竹籃打水一場空,在其決定撤出印度時,其在印度市場的份額已不足2%。
都說印度是一個有14億人口的超大國家,福特為什么就玩不轉印度市場呢?這還要從印度的特殊國情開始說起。
福特剛開始進入印度時,市場的汽車普及率還非常低,對印度政府來說,出于“用市場換技術”的考慮,希望引入外資車企能帶動國內汽車工業(yè)的發(fā)展;對福特等車企來說,自然是看重印度市場從“人均無車”到“人均有車”的市場增量。
但市場并沒有朝著福特所預期的方向發(fā)展,第一個是,印度人口雖然多,但低收入人群占比高。數據顯示,印度14億人口中,中產收入人群只有約8000萬,整個印度的人均國民收入只有 2170 美元(約 14685 元)。
還有一個更直觀的對比,去年印度的汽車銷量約為400萬輛,但均價只有3.5萬元,而去年同期中國的汽車銷量超過了2500萬輛,均價則是16萬元左右。難怪福特賣不動,估計能在印度市場暢銷的,也只有五菱宏光了。
此外,印度政府還針對進口車設置了極高的關稅門檻,買得起進口車的均非普通階層,受眾人口如此之少,海外車企的生存自然也更加艱難了。去年印度政府也公開表示歡迎特斯拉進入印度市場,但前提是不允許中國制造的特斯拉進入印度,必須印度制造。
不難看出,印度政府的政策偏向得非常厲害,對國內企業(yè)是高度保護,對外資企業(yè)是雁過拔毛,比如小米被罰,就可能跟其在印度市場多次登頂,表現遠超印度手機品牌有關。難怪網友都說:印度賺錢印度花,一分別想帶回家。
而且,印度還存在著種姓制度,階級分明,為此帶來了更為錯綜復雜的財團利益和政商關系,外資企業(yè)想要在印度市場好好生存,這些問題也是不得不處理的燙手山芋。
難怪去年7月,榮耀在宣布退出印度市場時,還留意下了意味深長的一句:(撤離印度市場是)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。
3
讓人又愛又恨的印度市場
據印度工商部的數據顯示,從2014年到2021年,共有2783家跨國公司關閉了在印度的企業(yè)和業(yè)務,且在印度新注冊的跨國公司數量,已經從2014年的216家已經下降到了2021年的63家。
但盡管如此,一批企業(yè)走了,卻還是有更多企業(yè)前赴后繼地奔向印度市場。比如富士康,其在年初曾被報道將于印度落地一家新的電子生產基地,將部分生產線搬到印度,近日又再被印度媒體爆料,將于印度建一家電動車工廠。
除此之外,兩年前在印度市場宣布削減40%產能的本田,也在近日宣布將在印度建廠,并在3年內于印度投放純電動汽車,決心要拿下印度這個市場。
為什么有小米等多個栽在印度市場的企業(yè)案例在前,仍有不少企業(yè)愿意直奔印度呢?說到底,印度市場還是有其不可忽視的魅力。
首先,是不可忽視的消費增量。雖然如上文所言,印度的消費力并沒有想象中那么高,但架不住印度消費者“愛消費不愛存錢”,2021年,中國消費規(guī)模占GDP的比重為54%,但印度這一比重則高達73%。
而且跟中國相比,印度新能源車、智能手機市場的飽和率仍然較低,以智能手機市場為例,中國4G的普及率已經超過了95%,5G普及率估計在2025年也將超過50%,但印度的4G普及率卻只有55%,超過一半人口還沒用上智能手機。
雖然印度人均消費低,但潛在的增量規(guī)模大,對于企業(yè)而言,有市場才有活水,市場都沒有了,還能從哪里講故事呢?
其次,在當下中國市場消費飽和,歐美市場錢包收縮的大背景下,全球的消費市場都不好做,企業(yè)們也不好挑挑揀揀,擁有14人口的印度自然還是一塊肥肉了。
就拿本田來說,日本車企造新能源車本就落后了一步,導致其在中國打不贏新勢力品牌,在美國更難敵特斯拉,因此其將目光投向印度市場,也是希望能押中其未來的增長。
因此,哪怕是被欺負成這樣的小米,當下誰也不敢斷言其會徹底退出印度市場。因為無論在哪個市場,都一定會存在本國保護主義,以及不同國情的政策條款,如何在當中周旋,也是一門做生意的藝術。
長遠來看,所有戰(zhàn)略上決定去印度發(fā)展的企業(yè),都有可能會遇到同樣的問題,企業(yè)在出海前就應該進行通盤考慮,有得必有失,端看企業(yè)如何平衡收益與虧損了。
關鍵詞:
相關閱讀
-
天天熱點!中國手機廠商的必爭之地,正...
當大家以為“殺豬盤”只會在互聯網上出現的時候,沒想到現在“韭菜... -
快遞業(yè)“瘋狂兔子”IPO!開攪資本市場?...
作者:蔣舟 出品:全球財說 狂奔8年,極兔從印度尼西亞一步步蹦到了450 -
AI芯天下丨科創(chuàng)丨身價160億的長沙夫妻,...
前言: GPU不僅可以用于游戲,還在高性能計算、AI加速、專業(yè)渲染等領域 -
一錘定音:合資車企為何陷入集體焦慮
上周末,北京現代汽車在杭州舉辦全新緊湊型SUV沐颯上市發(fā)布會。發(fā)布會 -
思必馳合營方實控人現身供應商 三千萬...
《金證研》北方資本中心池淵 作者廉貞汀鷺 風控 2007年,劍橋大學商學 -
環(huán)球熱推薦:3000不到的iPhone 11又賣...
雖然月初蘋果發(fā)布的智能頭顯足夠科幻,吸引了全世界關注,但短時間難以